【姗姗来迟是什么意思解释】“姗姗来迟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事迟到的情况。它不仅表达了时间上的延迟,还带有一定的语气色彩,可能暗示着迟到者的不耐烦、不满或对迟到行为的批评。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姗姗来迟 |
拼音 | shān shān lái chí |
出处 | 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车辖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四牡騑騑,六辔如琴。觏尔新昏,以慰我心。”后引申为形容缓慢而迟到的行为。 |
释义 | 形容走路缓慢、动作迟缓,也比喻事情发生得较晚,迟迟未到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,表示对迟到现象的描述或批评。 |
近义词 | 迟到、迟到很久、来得晚、迟迟未至 |
反义词 | 马上到来、立刻到达、迅速抵达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日常生活 | 他总是姗姗来迟,让大家都等了好久。 |
工作会议 | 会议开始半小时后,经理才姗姗来迟。 |
约会场合 | 她因为堵车,姗姗来迟,让朋友很失望。 |
活动开场 | 节目主持人迟迟未到,观众开始议论纷纷,说他姗姗来迟。 |
三、情感色彩分析
“姗姗来迟”虽然字面意思是“慢慢走来”,但实际使用中往往带有轻微的负面情绪,尤其是在表达对迟到者不满时。它不像“迟到”那样直接,而是更含蓄地传达出一种“你来得太晚了”的意味。
四、总结
“姗姗来迟”是一个形象生动、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,适用于多种场合,尤其在表达对迟到行为的不满或调侃时非常贴切。了解其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中文表达方式,可继续关注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