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岫是什么意思】“出岫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源自古代文学作品,常用于描绘山峦或云雾的形态。其字面意思是“从山中出来”,引申为“从高处或隐居之地走出”。在诗词中,“出岫”多用来形容云气从山间升起,或比喻人离开隐居生活,步入尘世。
一、
“出岫”一词源于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,后被文人墨客广泛使用,尤其在山水诗中常见。它不仅描述自然景象,也常象征人的精神状态或人生阶段的变化。例如,“云无心以出岫”出自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,意指云朵随意飘出山间,寓意超脱世俗、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出岫”虽不常用,但仍有文学和艺术领域的引用,表达一种回归自然、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。
二、表格:出岫含义解析
词语 | 出岫 |
拼音 | chū xiù |
字面意思 | 从山中出来 |
引申义 | 1. 云气从山中升起 2. 人脱离隐居生活,进入社会 3. 超脱世俗、自由自在的精神状态 |
出处 | 《诗经》《楚辞》《归去来兮辞》等古籍 |
文学用法 | 常用于山水诗,描写自然景象或表达人生感悟 |
现代应用 | 少见于日常用语,多用于文学、艺术领域 |
相关诗句 | “云无心以出岫,鸟倦飞而知还。”——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 |
三、结语
“出岫”作为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,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,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象征。理解“出岫”的意义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代诗词的意境,也能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