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他的解释是什么】“天作孽犹可违,自作孽不可逭”这句话出自《尚书·大禹谟》,是古代先贤对人与天道关系的一种深刻思考。它强调了自然灾难与人为过错之间的区别,并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
一、
“天作孽犹可违,自作孽不可逭”意思是:
- “天作孽”:指的是自然发生的灾祸或天意造成的不幸。
- “犹可违”:即使面对这些天灾,人们仍有机会去应对、改变或逃避。
- “自作孽”:指自己犯下的错误或罪过。
- “不可逭”:无法逃脱、无法弥补,意味着后果严重,必须承担。
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:自然的灾难可以努力避免或减轻,而人的恶行则难以逃脱其后果,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
二、表格解析
概念 | 含义 | 特点 | 对应态度 |
天作孽 | 自然灾害或天意导致的不幸 | 非人力所能完全控制 | 应积极应对、寻求解决方法 |
犹可违 | 可以通过努力避免或减轻 | 存在一定的主动性和可能性 | 鼓励人们不轻言放弃 |
自作孽 | 由自身行为引发的过错或罪过 | 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| 必须承担责任,无法逃避 |
不可逭 | 无法逃脱、无法弥补 | 后果严重,影响深远 | 警示人们要慎行、自律 |
三、延伸理解
这句话不仅在古代用于劝诫君主和百姓要敬畏天命、修身齐家,也具有现实意义。在现代社会中,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学到:
- 面对不可抗力时,要冷静应对;
- 对于因自身疏忽或错误导致的问题,必须正视并承担后果;
- 强调“因果报应”的观念,鼓励人们多行善事、少做恶行。
四、结语
“天作孽犹可违,自作孽不可逭”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,也是对现代人行为规范的一种提醒。它告诉我们:顺应天命,但更要敬畏人心;面对灾难,要勇敢前行;而一旦犯错,就要有担当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此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或现代启示,欢迎继续提问。